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报告二

  在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上的报告
今天,第三批援青干部人才秋季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在座的251名援青干部人才,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省市精心挑选出来的骨干人才,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你们的到来,必将为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要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xx注入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对各位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再次感谢大家对xx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


借这个机会,我以实施xx人才战略为主题,谈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人才发展的认识、考虑,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把握大势,深刻认识实施xx人才战略的基本背景
xx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xx的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年来,xx以新理念新思路谋划新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是,xx的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人才比较匮乏。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腾飞都离不开人才。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131”总体要求,奋力开辟xx发展新天地。因此,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望人才。


第一,更加依靠人才驱动发展是最鲜明的时代特点。创新改变世界版图, 人才主导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刻揭示了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指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众所周知, 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提出陆相成油理论,使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才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影响乃至改变世界。近期,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对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xx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人才工作为突破口,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第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xx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向xx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以开发建设xx为己任,扎根高原,艰苦创业,为xx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忠诚的儿女,从海内外汇聚xx,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环境中,隐姓埋名、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研制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在xx大地上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也使xx成为创新创业的精神高地。近年来,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xx等四省藏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先后选派2批301名援青干部入青工作,有力推动了xx藏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实践证明,xx不仅是一块吸引人才的热土, 也是一块培养造就人才的沃土,更是一块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第三,新xx建设需要优秀人才强有力的支撑。孙中山曾说:“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
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随着全国各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纷纷调整人才发展战略,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人才区域竞争更加激烈。xx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来到xx后, 用了8天时间对各条战线的人才工作进行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省委书记、省长的充分肯定,全省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从原来的2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省委决定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投入1亿元培养、引进人才。从总体上看,我省人才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才竞争力不强。以2010年为例,我省的人才贡献率仅为6.1%,在31个省份中排倒数第二,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二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全省人才总量为41万人,列全国倒数第二位,仅高于xx;
公有制经济领域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才仅占该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4%,非公企业中数量则更少。三是人才稀缺的现象根本上没有扭转。xx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集群推进较慢, 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现象没有根本性扭转。四是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活。人才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发展需要。一些单位在人才激励评价、落实用人自主权等方面活力不足。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xx,基石是人才。我们必须站在xx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大势,自觉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坚持引育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战略,着力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二、坚定方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xx人才战略的具体要求
人才战略是做大做强人才队伍的关键,重点要把握好聚集、培育、激励等环节,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活人才上下功夫。让人才真正聚集起来,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第一,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必须坚持人才发展思路不动摇。要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坚持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领人才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和有效服务。要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和行业人才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全省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坚持省外人才和本土人才两手抓,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围绕用好用活用足人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成长环境, 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升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改革先行,创新机制。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人才优先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配置等机制。要坚持遵循规律,促进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发挥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围绕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检验人才工作成效,促进人才工作同xx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第二,实施人才战略,建设人才高地,必须紧扣人才发展目标不放松。立 足实际准确定位“十四五”xx人才战略目标,促进形成更加完备的人才供给体系,努力把xx建设成西部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高地。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xx年,引进培养1000名左右高端创新人才,形成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建设新兴学科的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加大6支主体人才培养力度,培养10000名以上各行业中端和初级人才,开发本土人才资源。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在区域、产业间的分布更趋合理,关系经济社会 发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需要得到满足,使人才能够基本适应xx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人才支持政策更加开 放,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显著改善。四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紧扣“131”总体要求,聚焦人才管理、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重点环节,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适应xx省情的、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特色。


三、立足省情,精心谋划人才战略的总体布局
人才短缺是制约xx发展的一大短板。从供给侧来看,人才短板短就短在有效供给不足,包括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因此,我省的人才战略布局必须瞄准人才和人才政策有效供给不足两大关键问题补短板、求突破,推动人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


第一,强化政策供给,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用好 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活力需要放活政策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政策障碍和制度藩篱,强化人才政策供给,形成适应xx省情的人才政策体系。政策供给的核心是解放思想。“思之深,则行之远。”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必须勇于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敢于经历改革的阵痛,突破制度固化藩篱,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积极性。要敢于以“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力求政策创新突破,着重解决政策缺位、政策越位,特别是政策不“对症”、不“解渴”和政策含金量不高的问题。政策供给的关键是放权放活。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新常态下人才工作应树立主动适应的新思维,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政策供给的重点是制度创新。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讲:“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意思是“聪明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策略,有智慧的人会按照世事变化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对策。”要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健全人才纵向、横向流动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着力在人才制度上破藩篱、见实效,以 “政策红利”来激活人才创新活力。


第二,强化培养供给,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内生动力。北宋林逋在《省心录》
中说:“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培养、稳定、使用好现有人才是开发人才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省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 只有立足本地强化人才培养供给,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不竭的源头活水。培养供给要突出需求导向。经济结构决定产业结构、决定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新常态下人才培养体系要更加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更加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立人才培养专业、类型动态调整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使人才发展的源头活起来。培养供给要突出“深度”导向。要重视盘活人才存量,深度培养、放手培养现有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根据人才专业、行业特点,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形成产学研培养模式,分级分类培养人才。大力通过访学研修、学业深造等形式,提高现有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培养供给要突出激励导向。世界电信制造业20强企业——华为公司,有一条“给火车头加满油”的激励机制,就是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企业的人才激励,看的不是人才的学位、职称,而是人才的工作和潜在以及现在的价值。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人才培养要突出激励导向,按贡献和价值来评价人才,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现有人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第三,强化引进供给,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xx人才开发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强化引进供给。引进供给要增强精准性。精准思维是XXXXXX谋发展、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要把这个科学方法运用到引才工作中,善于发现xx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小生态、小流域、小绿洲”,精准识别其中的“梧桐树”,强化人才引进供给,增强人才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聚焦“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依托现代生态农牧业、盐湖、高原生物医药等独特资源优势,培育梧桐树, 集聚金凤凰。引进供给要增强灵活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引智模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要把柔性文章做足,鼓励用人单位积极通过联合攻关、聘请客座教授、专题讲学等形式引才引智,努力使外部人才智力“为我所用”。坚持以用为本,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的使用方式,消除外部人才发挥作用与本地管理之间的张力,为引进人才施展才华营造开放包容的广阔空间。引进供给要增强主动性。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讲到“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要以求贤若渴的精神寻觅人才,以不拘一格的精神招揽人才。要主动作为,千里引骏、出海寻龙,绝不能被动等待,姜太公钓鱼,坐等人才找上门来。要帮助解决人才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四、着眼长远,突出抓好人才战略的重点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人才战略重点任务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第一,以“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竞争力。

高端人才对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坚持高端引领,努力造就一大批高端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xx人才工作的战略重点。要兼顾两个层面, 一是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推进人才质量稳步提升。统筹省内省外两个人才市场, 注重对现有人才的重点扶持、强化培养。实施工程培养人才。全力组织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每年按照60%的固定比例,采取访学研修、课题支持、学业深造、实践锻炼等途径,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突出重点培养人才。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和“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原则,在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的同时,细化实施若干专项,重点围绕生态农牧业、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重大工程,着力打造一批领军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团队。完善机制培养人才。人才成长成才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要采取交流合作、访学研修等形式,建立完善本土人才逐级培养、梯次使用的机制,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 保证事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薪火相传。坚持不懈培养人才。《史记·礼书》曰: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人才培养同样如此,重在持久。微软、波音等世界知名公司能够长期占领发展制高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着眼长远规划人才开发, 持续高效、不遗余力地储备人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坚持做、长期抓,只有持续用力、避免浮躁,才能确保人才培养项目“花盛开、结硕果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扩大人才增量。

要开拓视野,面向省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瞄准“高精尖缺”引进人才。紧扣我省独特资源优势和广阔干事创业空间的领域,强力推进“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汇聚一大批急需紧缺的高端创新人才。立足发展需要引进人才。人才引进不能只盯金字塔塔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重点产业布局相匹配,与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相联系,既要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服务xx建设,又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引进一批技能实用型人才。突出主体引进人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是人才引进的主体,要强化自觉意识,通过市场手段,采取兼职服务、候鸟式聘任、成果转化等方式引进、吸纳高端创新人才。延伸链条引进人才。注重发挥引进人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引进人才不断延伸人才吸引链条,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的引才模式,把更多的人才招揽、吸引进来,实现以才引才和可持续引才。加强合作交流引进人才。充分运用好对口援青平台,积极争取发达地区利用其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加强人才资源合作开发,使资源援青与人才援青并重、项目援青与智力援青兼举,使对口援青工作成为xx引才的增长极、用才的新高地。


第二,强化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荀子在《劝学篇》中讲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xx有一批扎根高原、默默奉献的本土人才,这是现阶段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要着眼于盘活存量,大力培养中端和初级人才。突出培养重点。韩非《显学篇》说到:
“明主之吏,猛将必发于卒伍, 宰相必起于州郡。”优秀人才大多来自基层和工作一线,要在基层和工作一线这个改革发展主战场培养人才、历练人才。以知识更新、掌握先进技术、增强专业素质为主要内容,重点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培养工程, 充分挖掘本土人才潜能。注重素质提升。美国知名公司很注重继续教育,如IBM 公司每年都要对本土员工进行大规模的继续教育,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美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要注重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依托人才研修项目和对口帮扶机制,通过高端培训、专业进修、岗位实训等途径,培养一批骨干人才。创新模式培养人才。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和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机制。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建立协同培养新机制,联合培养人才。


第三,创新引智引才方式,增强柔性引才效能。柔性引才是花钱较少、方式灵活、效果很好的人才使用方式。xx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省情实际,决定了xx必须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之路。依托优势聚集人才。我省在柔性引才方面有资源、气候和人文等独特优势, 水电、盐湖、光伏、高原生物等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能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特色舞台;
夏天清爽宜人的特点为“候鸟”人才来青服务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条件;
xx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五湖四海的人才。这些优势都是我们吸引、聚集人才的“本钱”,也是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xx的“本钱”。搭建平台聚集人才。人才来xx创新创业,看重的不一定是优厚待遇,他们更看重事业平台。要发挥特色产业和项目的人才吸附效应,促进人才与工程对接,智力与项目对接,科技成果与人才资源叠加,实现人才与产业互惠互利、 “双赢”发展。形式多样聚集人才。柔性引进人才可以在本土人才队伍中发挥“鲶鱼效应”。要鼓励用人单位积极探索柔性引才的多种实现形式,既可以通过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聘请客座教授、开展专题讲学等形式,努力使外部的人才智力“为我所用”。双向选择聚集人才。实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智力柔性引进机制,鼓励各类人才通过咨询讲学、技术合作、科研活动等形式来青创新创业;
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灵活引进优秀人才和智力。


第四,以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造活力,破除制度壁垒。关于人才发展体制 机制改革,“继续完善凝聚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调动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就要抓住问题要害,敢于啃“硬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要改革完善职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加快下放高校、科研院所高级职称评审权,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等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着力建立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中小学职称制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参加职称评审渠道。要建立务实的评价机制。创新完善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的人才评价导向。完善“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单位择优聘任”的职称评价机制。减少人才评价的前置性条件,分类设置评价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加快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制度。要探索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大力实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畅通国有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渠道。鼓励省属出资企业吸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优秀人才,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向事业单位和企业流动。建立人才向青南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导向机制。要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灵活的岗位和薪酬管理办法,引导人才在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众创空间等载体之间跨平台协作、兼职和流动。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赋予人才更大的经费管理支配权。强化人才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创新人才申请专利、实施成果转化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第五,以良好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完善人才关爱机制。明代刘伯温说:“鱼无定止,渊深则归;
鸟无定栖,林茂则赴。”让创新创造之才迸涌,必须创造一个聚集人才的环境。正如XXXXXX讲的,“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当前xx对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营造良好环境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立完善人才工作激励机制,开展“xx省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奖励工作,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各地各单位、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加大人才在福利待遇、职务职称、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特别是在支持创业上做到“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 让人才安心在xx创业。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高效、快捷的项目审批、经费拨付等政策兑现机制,大力解决人才的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在改善创业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上积极提供服务。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科学的用人观念,大力宣传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方针政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努力使“四个尊重”成为社会风尚,形成崇尚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良好舆论。


五、强化领导,注重提供落实人才战略的组织保障
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第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 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要有思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海纳百川的容才之量,不断强化人才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真正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和聚集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


第二,健全多元人才投入机制。人才投入应与经济新常态相匹配,要从过去粗放式、注重“量”的投入转变到集约式、注重“质”的成效上来。对原有人才工程、分散的人才投入进行有效整合,“统起来”使用,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发力,使有限的人才经费发挥应有效益。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 的观念,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重,尽快使xx的人才投入达到中西部省区、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鼓励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第三,建立和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建立“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 考核制度,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协调、服务的责任。要将人才发展摆上议事日程,健全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党政班子的考核内容,并建立省、市州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 鼓励人才潜心研究,包容人才创新失败,让各类人才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各地区各单位在开展人才工作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善于低头干事、善于抬头看路,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才是制约xx发展最大的瓶颈和短板,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木桶原理”在讲“最短木板决定装水容量”定律的同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所有木板无缝对接也是装水的重要因素。人才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干部紧密配合,才能把人才工作抓实抓紧。在座的各位都是党中央、***选派支援xx建设的干部人才,真心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并肩战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特别是视察xx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要求,以人才工作为突破点,携手开展xx人才工作,留下永远不走的援青工作队伍,事半功倍地推进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xx建设。援青干部人才来到xx后,在生理和心理上多少会发生一些变化,希望组织部门多牵头,各市州援青领队多用心, 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大家离家不孤独,呵护大家身心健康。借此机会,请代我向各位援青干部人才的家属问好。


同志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要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保持活力,进一步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浓厚氛围,人才工作一定会迎来群贤毕至、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班上 秋季 干部